为持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升级旅游市场监管机制,西双版纳州在原有“红黑榜”基础上创新推出“红蓝”标签风险分级管理制度。通过统一标注产品成分、产地、价格区间等核心信息,消费者可直观辨识商品属性与风险等级,让旅游消费更透明、更安心。
7月31日,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景洪市告庄西双景召开旅游市场购物店“红蓝”标签风险分级管理试点现场会。会议组织各县(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和商户代表,实地走访了告庄澜湄六国城购物中心、浊花醉伴手礼店等试点单位,了解学习“红蓝”标签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旨在针对性解决部分购物店存在的“标签标识不规范、以次充好、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突出问题。
展开剩余67%据了解,此次推行的“红蓝”标签体系分类清晰,包括蓝色标签的银饰品、红色标签的工艺类、绿色标签的普通商品,以及风干肉类商品信息标签等。作为落实国家、省、州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和州委、州政府持续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的重要举措,“红蓝”标签制度为规范市场行为提供了有力抓手。
“我们商户积极响应这个‘红蓝’标签,我觉得最大的优势就是让客人可以明明白白地消费,对货品、价格、标识等信息都能掌握。”湄澜六国文化城项目负责人贺梦兰说道。
此次试点工作聚焦旅游消费中的高投诉领域,将玉石(翡翠)、银器饰品、风干肉制品、中药材、水果、花茶等我州涉旅重点商品纳入试点管理范围。通过统一标签标准、明确信息要素,让监管部门执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同时,也能助力诚信经营的优质商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据景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鲁开江介绍,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聚焦涉旅商品的标签标识不规范、虚假宣传等旅游市场通病,开展了各类专项检查。以告庄西双景为试点,督促涉旅经营主体实行“分柜陈列”、“红蓝”标签的分级管理,落实“一货一签、一货一码”,实现“货签对应、标识规范”的标签管理模式,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可以清晰明了地知晓商品的基本信息和商品价格。
截至目前,景洪市共规范旅游购物店51家,风干肉店25家次,银饰品店21家次,土特产店12家次,更换相关标签标识2.1万余份,制作张贴《西双版纳州涉旅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十条规范》《购物消费提示》,在西双版纳站、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各景区等重要旅游集散点摆放《旅游购物提示》《旅拍消费提示》,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消费风险提醒网络。
下一步,西双版纳将在全州范围内推广“红蓝”标签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力争年内分批推进完成相关经营主体的标签更换工作。“标签是诚信的勋章,更是市场的过滤器。”西双版纳正通过“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竞争,推动旅游经济从“流量依赖”向“质量取胜”转型,为建设南亚东南亚世界旅游名城筑牢消费环境基石。
记者:胡冰清 钟显富 通讯员:刀玉婷
融媒矩阵:
发布于:北京市富灯网-杭州股票配资开户-配资网址-配资炒股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