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药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此五味之义也。
凡药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此五色之义也。
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此五味之用也。
药性的总义摘自清朝的《本草备要》,这是我们通用的,《神农本草经》也用,《本草纲要》也用,这是我们中医选用药物的一个法则。有了这个法则,不单单可以判定药物的药性,还可以根据它判断到底是真药和假药,一般的饮食也通用。
一、定义五味
我们过去最耳熟能详的是肝心脾肺肾。酸味的入肝,苦味的入心,甘味的入脾,辛辣的入肺,咸味的入肾,过去讲《黄帝内经》的时候就这样讲完了。《本草经》不是这样讲了:你到任何地方去,你抓起来的东西一吃,酸味的全部入肝,中医聪不聪明就在这里。医者“易”也,如果不用味道来定义,你说柠檬是入肝的,苦瓜入心脏的,哈密瓜入脾脏的,大蒜入肺脏的,盐巴入肾脏的,好了,你知道了。你跑到阿拉伯去,就吃到了酸味的,不是柠檬,你就不知道它怎么做了。老祖宗很聪明,不去记名称。对不对?你现在叫柠檬,搞不好千年以后或者哪个笨蛋乱射飞弹把我们毁掉了,进入下个世纪人类又回来了,发现我们写的是什么东西啊:“柠檬,你知道什么是柠檬?”对不对?所以,中医是对的:吃到所有酸味的通通入肝。但是要记得:现在讲的酸味几千年都是这样的,不包括现在人工的醋味,合成的东西不能算进去,以前没有。食物坏掉的酸,那是腐酸,任何东西腐坏了都不能用。
如何判断东西可不可以吃,吃下去有没有毒?中医过去很聪明:把所有的蔬果丢到水里,浮在水上面的通通没有毒,沉下去的通通有毒。坏死的都沉下去了,新鲜的通通浮在上面。因为很简单,水在人身上占75%是水,细胞里面有很多水,水都沉下去了,肯定是毒嘛。中医也有用毒药的,让它沉下去。我们在讲毒药,诸位要有个观念:“啊,老师,这个是毒药不能用。”我告诉你,吃阿司匹林比它还毒。我们这个药是自然毒,用得到是治病,不会致命,有一定的法则在用的。
定义五味入五脏以后,你去世界各地去,不管什么国家,拿起来嘴巴一尝就知道了。神农尝百草,试它的味道就知道了,不必把每个都吃到肚里去,什么味道入什么脏,一尝嘴巴麻:“这是毒药”,毒药入口嘴巴是要麻的。病人常对我说,“我吃你的药嘴巴都麻了”。对啊,我就是要你中毒。不中毒病不会好。对不对?
有的病人抽筋抽得很厉害,《黄帝内经》讲过,“甘”能够缓,甘性缓,肝有筋缩的时候,“急食甘以缓之”。《针灸大成》已介绍过。心脏又不好又抽筋,手边什么药都没有,只有甘草。怎么办?甘草可以缓啊,但是要入苦味。这时候要把甘草用蜂蜜炒过,一炒过,一加热一烘焙,甜的东西烧过都是苦味,味道一厚重的苦味马上就入心,所以同样的药看你怎么使用而已。
二、定义五色
你跑到菜市场去,那么多青菜可能有好几十种,各种名字都有,比如眼睛看过去,只要看到蔬菜是青白相间,“青入肝,白入肺”,就知道这个菜一定介于肝和肺的中间。所以中医很聪明:我们不要给它取名字,不然每次多加个“蔬菜”你就看不懂啦。什么都要听营养学家的,告诉你,害死人的就是营养学家。营养学家说蛋黄不要吃,那个是高胆固醇。我都叫病人吃蛋黄:“你胆固醇太低了,所以你癌症没好”。得到癌症的病人胆固醇都低,没有癌症的胆固醇都很高。想要胆固醇多就吃点鸡蛋啊。现在日本新的研究出来啦:“吃蛋黄很好”。以前都是你说不好,现在说好的也是你。不要去相信营养学家,相信第一线医师、作战的医师的话。没有东西不可以吃,就是看你的需要。所谓均衡,五种都要平衡。你说“老师我什么都不吃,我就吃甜的。”就吃甜的头发掉光光,当然后面会介绍为什么爱吃甜食头发掉光光?秃头,秃头就这样来的。这些都在《本草》里有介绍。所以我们给药物定义五色:青色的入肝,红色的入心(红色的番茄,藏红花),黄色的一律入脾脏(包括水果,药物的黄比如黄芪、甘草是黄的),色白的、辛辣的通通入肺。你说“老师,大蒜又白又辛”,的确大蒜入肺啊,肺主皮毛,所以一吃大蒜,全身散发大蒜的味道。所以从颜色上马上就能看出来药的功用。中医是化繁为简,不需要化学分析,西洋的化学是化简为繁:化繁了半天,最简单的水还是没纳入检查指标,所以西医绝对不是中医的对手。有没有可取的地方?当然有可取的地方:危险的时候需要西医,还有预测你什么时候死,西医很准,他说病人只能活五十天,你超过五十天他就吓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富灯网-杭州股票配资开户-配资网址-配资炒股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